..

微信能打破「回音壁」吗?

观前必读:本文发布时间适逢微信7.0版本发布。除开UI重新设计外,微信还增加了「好看」和「时刻视频」两个新feature。具体内容你可以参考少数派的这篇文章

***

微信出的这个「好看」功能,本质和前几年的「社会化阅读」一样,都是让你的社交关系给你推荐内容,这是一种用「社交关系算法」取代「机器算法」的思路。但是它然避免不了算法的「原罪」,社交关系推荐也无法打破「回音壁」。

我从来不觉得回音壁有问题。喜欢看地下杂志的人不会看《知音》和《故事会》,20年前没有算法推荐的时候不会,现在到处都是推荐算法的时候也不会。那些讨厌算法的人,讨厌的不是算法,而是被算法俘虏的自己;那些讨厌朋友圈的人讨厌的也不是朋友圈,而是那个在朋友圈矫揉造作、渴望被人认可的自己。人为什么非要和自己过不去呢?因为我们想变得更强大啊。

再说回微信,微信的「好看」,想做的也不只是内容分发,他是一个朋友圈的延伸,让你和朋友们能就一条新闻一个话题发散开来。它的本质依然是社交。所以,「好看」大概率会成为下一个需要维持个人形象的朋友圈。

引用一句网传的张小龙名言:你很难戒掉微信,是因为你很难戒掉贪嗔痴。

***

《网络迷踪》这部电影的导演 Aneesh Chaganty 只有27岁,他的父亲是一名软件工程师。Aneesh Chaganty在拍电影之前是Google创意营销团队的编剧和导演。只有这样的人对数字文化和生活有强烈体验的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对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我不想再多赘述,看过的人都懂。这部电脑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非常容易「链接」到别人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并非虚构,这就是当下的真实。这正是麦克卢汉给我们描绘的「地球村」。

***

「用手机阅读的人是二等公民」这个说法是谁提的?其实用手机和电脑阅读体验什么的都没差别,差别在处理。手机读过去就过去了,电脑不一样,电脑可以方便的归纳整理用于内容再生产,只要有合适的工具,归纳整理就是鼠标点两下的事情。

***

说实话,看有人惋惜纸媒势弱,我不晓得他们在惋惜什么。好内容永远不会消失,只是获取路径从你家楼下的报刊亭变成了浩瀚的互联网,水的源头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根水管而已。当然,如果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印在纸上的内容天生比0和1高贵,那我无话可说。哦,他们怀念的或许不是读书看报,而是过去读书看报的时光。我原谅他们了。

***

特别讨厌人力资源这个词。人就是人,为什么把人当资源?这又是现代社会把人异化的例证,而且是在语言上将这个概念植入人的思想。by the way,性奴可以算人力资源,因为在「使用」时,你不需要把 他/她 当人看。

所以我们都是大公司的「性奴」。

***

互联网最厉害的一点在于,虽然很多信息缺乏语境,但是你总能通过各种手段把语境拼凑出来


not by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