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两个月,来说说我的 LG gram 体验如何
在跟随了我大学四年的ThinkPad E450彻底报废后,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买新电脑了。鉴于有限的预算,和我未来的工作性质,我对这台新电脑的期许只有四点:轻、续航长、便宜,以及非联想及其旗下品牌。
我的购物决策过程非常迅速,当我们定下上面四点要求的时候,能供我选择的机器已经不多了,最后筛选下来,只有华为 Matebook 14、华硕 adol 14、以及我手上这台 LG gram 13(i3-8145u)。
为什么排除其他两项原因很清楚,LG gram相较其他两台更轻,可扩展性更强,最重要的是,这是现在你能买到的最便宜的⚡雷电3接口电脑。雷电3可以外接显卡的特性对我来说意义不大,但是它能一根线解决充电和外接屏幕的需求,这是个 Killer Feature。
购机过程中唯一值得吐槽的点就是在我入手一周后价格猛降低500,从5499降到了4999。嗯,京东常规操作。
💻配置如下:
型号 132990-V.AA33C
屏幕尺寸:13.3
操作系统:Windows 10 Home
重量:965g
电池:72Wh
CPU:i3-8145U
内存容量:8G
硬盘容量:256G
屏幕:IPS (1920X1080) SRGB 96%
支持指纹识别和背光键盘
尺寸:30.6X21.2x1.45~1.55cm
外壳材质:纳米碳镁合金
接口:Thunderbolt™ 3x1;HDMIx1;USB 3.1x2;Micro SDx1
i3款所带来的性能牺牲是很明显的,随便打开一个大文件风扇就会开始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但好在我未来能用的“重型软件”只有 Chrome,加根8G的内存条它就能 Hold 住了。多余的硬盘位也被我塞了一个固态硬盘,我当时选的是Intel 760p 256GB,如果现在买的话,国产固态硬盘的性价比似乎更高一点。
需要注意的是,加装固态的时候最好把原来Sata 3.0的速率硬盘插到空余的硬盘位上,将你的新固态插到原来的硬盘位,因为空余的硬盘位规格是PCIE 3.0×2(右),原来的硬盘位才是PCIE 3.0×4(左)。
这个机器的底盖并不好拆,螺丝都藏在脚垫和贴片底下,用小刀翘脚垫的时候很容易划伤背盖留下痕迹。为什么我这么清楚呢?因为我就划到了,还不止一处😫。
值得吐槽还有外观和材质。白色虽然好看但是不耐脏,但似乎13寸的LG gram 国行只有白色可选,我只能每天拿纸巾擦背盖和键盘。碳镁合金的材质摸起来确实很像塑料,反正每一个摸过我电脑的人都会问「这是塑料的吗?」
虽然我刚刚一直在说缺点,但我对它还是很满意的。
这台电脑在很多评测中都是「最轻的笔记本电脑」,我不知道这个「最轻」到底是夸张还是事实,但就我个人体验来看确实很轻,平时习惯了这台电脑,再摸我朋友的Macbook Pro 13‘(1.35kg),重量上的差距能很明显地感受出来。
用这台电脑我也从来不担心电池的问题,反正我从来没把电用完过。72Wh的电池在我能找到的13寸笔记本里是最大的。笔记本的续航基本就看电池大小,不像手机还能靠软件弥补,所以电脑电池有多大基本就能决定它的续航水平。另外,我修改过系统的电池策略,把不插电时CPU的最大性能限制在了90%,这也能一定程度上延长续航时间,不过牺牲了一部分性能。
屏幕和音响效果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属于这个价位的常规水平。我没有用过特别好的屏幕,也没听过好音响,所以我对这方面没有什么要求,但可以肯定它比我原来的电脑好不少。
其实一台PC值得说的地方并不多,或者说所有能被抽象成数字的体验都不值得多说,而一台PC不能量化的地方——软件——控制权在微软手里。对于用户来说,用电脑也不是用硬件,而是用软件。所以,我做了一页Windows软件推荐列表👉《好用:你值得一个更好用的WINDOWS》。
这台电脑对我生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当续航和重量不再成为我用电脑的阻碍时,我发现电脑比手机更易于使用。这里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浏览网页、通讯、写作和游戏。当然这可能和我个人的使用习惯也有关系,我本来就更适应PC端的软件环境。
电子产品是用来改善生活和工作效率的工具,但人和工具都有一个磨合期。对于一个每天需要通过各种电子设备完成工作的人来说,「最好」的硬件和「最好」的软件都不能带来效率的提升。长期在同一软硬件环境下适应出来的习惯与肌肉记忆才是提升效率的最终「利器」。
所以不要轻易相信「XX比XX好用」之类的鬼话,好用的从来不是工具,是人。
🌆题图:llodo.com
🌆插图:我自己拍的